8月10日,市政协召开八届二次常委会议暨资政会,聚焦“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主题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会议认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黄山高标准建设成为“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赋予了黄山发展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 会议指出,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最关键和最迫切的是着力提升城市能级。结合黄山发展实际,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扬长补短,在长三角及全国城市发展体系中找准定位、聚焦发力,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城市气质、产业体系、文旅发展、乡村振兴、微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赢得战略主动;在创意创新、生态文明、文化体验、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核心功能上打造新高地,引领未来发展,以城市能级跃升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积极赋能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1.以公园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气质实现新突破。以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为基础,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以形筑城、以绿营城、以水润城,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扮靓城市色彩搭配,赓续优化徽派建筑文化品貌特征,形成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诗意城市新画卷,营造凸显徽韵、绿色、开放、恬静独特美学价值的现 代城市新气质,探索山水城景和谐相融新实践。坚持生态生活生 产平衡统一,以中心城区和各区县城为重点,以国际视野、先进 理念规划建设城市,持续推动“城市更新”,统筹推进环境改善、 基础设施提升、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塑造等工作,进一步提 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承载力、牵动力,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 服务供给,全方位构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2.以生物经济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紧扣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聚焦“医、食、美、安”重点发展领域,依托黄山优质生态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借助周边创新资源密集、产业资源聚集、合作资源广泛等优势,在生物经济中大力推进茶产业、水产业、中医药产业、特色种养业等优势资源二次开发和转型发展,加速引进和发展生命健康、生物医药、生物萃取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提升生物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生物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优化生物经济区域布局,不断拓展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路径,积极构筑与黄山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
3.以全域旅游引领推动文旅发展实现新突破。努力构建“月照三星、三星拱月”的大黄山文旅新格局,强化山上山下融合发展,增强黄山核心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着力推动全域旅游,精心打造以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为核心,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屯溪老街、齐云山、牯牛降、新安江山水画廊、太平湖等优秀旅游资源为根基的全景区体系,提档升级、优化品质。全力拓展康体养生、摄影写生、自驾露营、研学修学等文旅 产品供给链,努力推动论坛会展、体育赛事、特色演艺、非遗体 验、徽菜美食等多业态竞相迸放,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营 造更多文旅消费场景、提供更好旅游体验,以“专精特美”新业态 强势突围、全面破局。着力推进城市旅游发展,推动景城一体化, 提升应急保障救援水平,加速中心城区由单一旅游集散地向主客 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转变。坚持外向发力,着力加快推进杭黄世 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全力实 施“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营销推广,以国际化表达 传播黄山声音、讲好黄山故事,掀起旅游市场的黄山热潮。
4.以坚持向美而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加大对古村落、古水口园林、古道、古河流水系的系统保护,在保持好农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精微改造推动乡村空间细节优化和感受提升,打造让人流连忘返的小环境,建设农业农村的“美好形态”。用好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民宿、主题农场、创意小景区等乡村旅游升级产品,坚定不移走有机农业、数字农业之路,积极推动人流资金流更多向乡村流动,建设农业农村的“美好业态”。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艺术人文气息注入,持续深入开展“五微”行动,打造更多国际范、有颜值、有内涵的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的“美好生态”,使徽州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梦里老家。
5.以产业微集聚推动诗意栖息实现新突破。把特色小镇和微型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平台来谋划推进。巩固发展西溪南创意小镇、潜口养生小镇、宏村艺术小镇等省政府批准的特色小镇,着力推进烟雨徽州、 睡眠康养、文博艺术等微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场景营造+产业 植入”引领功能叠加,依托生态场景布局生态体验、文化创意、 生活美学、康养运动等新兴消费功能,建设长三角城市“后花园”, 打造高端“心生活”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各类主题鲜明、形态精美 的微型产业集聚区在黄山大地星罗棋布,成为世人憧憬的创业新 平台、诗意栖息“心”家园。
6.坚持集聚要素打造创意创新新高地。瞄准发展战略和创意资源,发布创意创新指导白皮书,构建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发展需求的创意创新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意链,围绕创意链布局产业链。组织开展创意创新多领域、高频次、高质量论坛、会展、竞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动漫电竞、电商基地等新兴业态,汇聚国际目光、碰撞创意思维,始终以世界级站位推动创意创新不断深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帮助解决居住、子女教育、医疗等人才关切的实际问题,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让黄山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以强大人才优势提升城市核心战略优势。
7.坚持绿色低碳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新高地。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进一步筑牢区域绿色屏障。以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为抓手,探索 GEP核算体系实践运行,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中,推动碳汇、排污权、用能权等有偿使用交易,推动“两山”银 行、“两山”基金有效运转,建设生态产品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按 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推进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 走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发展之路。着眼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 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生态文化根植人心、深入大众, 全力打造低碳生态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