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建言献策

关于“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 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12-22 17:21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责任编辑:市政协办公室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12月16日,市政协围绕“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 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主题,召开对口协商会。

会议指出,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指示精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全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老龄化社会运行态势,以适老化改造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当前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养老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配、不友好问题,营造包容、尊重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增进老年人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构建与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相适应的老年友好型城市服务体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推进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

1.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成果,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银行、商场、超市、便民网点、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公园、景区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智能化、精细化、规范化。完善社区、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对坡道、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的改造,适度增设防滑路面、健身活动器材、室外休憩靠背座椅、居民楼壁挂坐凳等设施,具备条件的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增设老人活动室。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将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纳入重点保障对象,持续推进防滑防摔、辅助器具配置适老化改造,提高居家生活设施设备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2.切实补齐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短板。结合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动住宅区开发建设、旧城改造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已建成住宅区没有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或者养老服务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的,要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推进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均衡配置、系统布局,构建老年人15分钟便捷生活圈。推动既有老住宅、老办公场所的改造利用,推动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老年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

3.加快推进适老交通体系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建筑、公共交通工具的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完善公共交通标志标线,强化对老年人的安全提醒,重点对大型交叉路口的安全岛、隔离带及信号灯进行适老化改造,加强公交车无障碍座位配置与公交站台无障碍改造,优化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交通场所与周边无障碍设施衔接,为老年人设立等候区域和绿色通道,提供便捷舒适的老年人出行环境。

二、着力加强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4.探索社区就近养老路径。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以社区为单位,统筹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照料中心、敬老院、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积极推进就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有效增加养老服务中心数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常文化娱乐、康复健身、老年助餐、短期托养、日间照料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办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监管标准和评价体系,构建专业监管、信用监管、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

5.构建养老健康服务体系。完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健康医疗服务网络。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统筹养老与医疗服务资源,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相融合,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双向签约合作,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居家以及社区(村)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通过信息联通、设施共享、人员对接等手段,将巡视探访、上门巡诊等居家医养服务有效衔接。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等有关优惠政策。

6.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推进老年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培养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对从事养老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入职补贴。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健全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养老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

三、着力消除信息化服务“数字鸿沟”

7.开展“智慧助老”宣传培训。将智能技术运用相关内容纳入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鼓励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辅导,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志愿培训服务,鼓励在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消除老年人对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的恐惧和排斥心理,通过体验、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运用新技术。

8.加大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进公共服务场所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完善传统服务平台和方式,合理简化老年人线下办理事务的各项流程,并做好引导帮助工作,保留人工办理方式、现金支付渠道,满足老年人需求和支付习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通畅的线下服务和简便易用的线上服务。

9.强化养老综合信息化服务。加快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加强涉老信息和数据的整合力度,通过多源数据的信息协同,为社会和老年人提供精准、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加大对网络诈骗、电子通讯诈骗案件的打击和曝光力度,及时做好预防诈骗的科普宣传,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作用,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做好安全防护和风险控制。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加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满足老年人群体对可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的多元化需求,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

四、着力强化养老服务长效支撑

10.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有效投入。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是一项跨领域、跨部门的战略性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规划统筹,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机制。要加强政策引导,统筹政府资金、社会资本、集体收入及产业基金等,加大养老用地政策落实力度,在城乡设施建设、社会建设各项工作中充分考虑适老化需求,在项目、资金上科学安排,推动适老化改造不断深入,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11.积极推动老龄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市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老龄产业营商环境,落实各类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发展。要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要制定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支持政策,研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老年人产品用品基本配置目录,探索在养老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租赁)站点。

12.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培育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讲好黄山老龄故事、传播老有所为事迹,引导全社会形成协同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共识。加大对黄山特色“孝亲敬老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营造孝亲敬老良好社会氛围。将养老、孝老、敬老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维护老年人权益服务网络,深入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完善涉老案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及联合查处综合治理等机制,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