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现了从“五微”行动到“五美”乡村的蝶变。2023年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创新实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指出“黄山经验”是广大基层干群的实践创造,可看可学,值得借鉴,要进一步在全省推广。
但对标市委提出的“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走前列、作表率”的要求,我市在农村综合配套服务整体布局、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基础设施长效管护等方面尚有短板弱项,需要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补齐锻强,站在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战略背景下,着力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和美乡村样板。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整体布局规划,擘画和美乡村新安蓝图。立足大黄山定位,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统筹考虑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与“县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布局推进,与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打造农村综合服务网络。结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中心村建设,聚焦“点线面”提升,打造若干各具特色的乡村示范带,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整体效应。借搭长三角一体化快车,在更大范围内拓展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与沪苏浙等高对接。
2.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勾勒和美乡村现代场景。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布局,综合打造便民超市、便民银行、通信服务、农业培训等服务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推进覆盖面广、信息化水平高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物业进乡村,在重点乡镇试点打造全覆盖的农村立体式物业管理“一张网”。建立农村货运驿站、货物客栈,探索聚合配送、专送物流新模式,逐步推进全域物流到村。推进城乡衔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力争让我市农村在省内率先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3.提升生产服务能力,做强和美乡村产业能级。推动建设集农事服务、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平台。立足我市乡村生态禀赋和文化底蕴,深入开展“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发展“茶花草鱼”等特色产业,全面打响和培育田园徽州、黟品五黑、歙采缤纷、状元好物、太平有礼、祁红屯绿、徽味无穷等精致农业品牌矩阵。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在重要流通节点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出台支持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奖扶政策,培育发展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农事体验等传统村落休闲旅游产业,引导和激励农户发展农副产品、工艺业店铺、私房菜馆等特色经营,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4.提升生活服务质量,共建和美乡村幸福家园。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支持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打造县乡村医疗机构“编共体”。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站和农村老年食堂建设,鼓励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将服务延伸至村级养老服务站和居家老年人。依托黄山优质的生态环境,探索发展农村康养产业项目,推进城市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拓展延伸,积极引入优质康养服务品牌资源进乡入村,在体制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具有黄山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
5.提升文化服务能级,赓续和美乡村徽州文脉。发挥徽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下基层服务长效机制,促进文化下乡常态化,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利用老祠堂、戏台、乡村集市等农村公共空间,依托徽州传统习俗和非遗技艺,精准提供成本低、效率好、接地气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用文创点亮乡村文化空间,推动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在名人故居修缮、国保省保保护利用等方面深化实践、积累经验,挖掘弘扬宗祠、村史馆、乡贤馆、村规民约中蕴含的优秀徽文化因子和道德元素,提高和美乡村治理水平。
6.提升数字服务水准,推动和美乡村提智增质。以“数字+”为农业现代化添动力,打造数字互联平台、电商发展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鼓励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提供网络、网销、收发快递等服务。以“智慧+”加速文旅产业迈入新时代,完善全市旅游服务智慧综合平台,加快推进“山水村夜”数字化运营监测体系建设,拓展乡村旅游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扩大智慧旅游服务覆盖面,探索智慧导览、智能门票、智慧停车等创新服务。以“互联网+”赋能政务服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级平台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打造群众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
7.提升村落徽州品质,打造和美乡村国际会客厅。实施传统村落守护行动,恢复村落肌理风貌,提高村落内传统建筑品位,全域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彩化、美化。进一步压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业主管责任和属地监管主体责任,完善智能化收转运处置体系,探索农村建筑垃圾就地就近消纳和资源化利用有效路径。以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为契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结合皖南山区实际,发展农村规模化供水,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和极端气候下偏远乡村等饮水安全。深化“村落徽州”建设,积极招引知名企业入驻第二总部、第二办公地,构建会议设施、休闲农场、度假山庄于一体的产品体系,营造国际乡村会客厅的优质环境。
8.提升基础设施效能,促进和美乡村镇景村融合发展。围绕全域旅游、乡村产业发展等,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打造一批农村最美示范路。通过增设旅游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停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加强村庄景区内部路网升级,推动全域乡村旅游景点、交通节点、服务站点有效链接,提升游客通行体验感。建立健全基础设施长效运维机制,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依托我市美丽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以镇景村融合模式提高乡村旅游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品牌,以农旅融合构建“镇强村兴”新典范。
9.提升要素保障水平,筑牢和美乡村硬核支撑。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四乡工程”,创新推进乡村创客、乡村首席服务官引育行动计划,畅通智力、技术、管理等人才下乡通道,引育一批乡村合伙人、规划师、推介官、运营师、徽州工匠。用好“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点状供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创新采取定向、租赁等供地模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用于保障农村综合配套服务。深入落实大黄山战略,实施“百村精品、千村和美”工程,推进“五美”行动计划,坚持党建引领,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黄山和美乡村建设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