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建言献策

关于“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协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2-05 11:06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责任编辑:市政协办公室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11月29日,市政协围绕“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协作,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主题召开界别协商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市上下依托战略叠加之机、交通改善之利、开放发展之先,大力推动制造业协作协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不显、园区集聚程度不高、产业协作领域不广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全市上下应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巨大机遇,聚焦加快建设绿色智能的产业强市这一发展目标,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聚焦聚力实体经济攻坚突破,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着力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大支撑和澎湃动力。会议提出如下建议。

一、凸显资源独特性,开辟特色赛道

1.聚力新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瞄准全球能源变革加速和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实施背景,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政策机遇,加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组件制造、新型储能等产业,快速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集中区,一企一策、一事一议,重点引进培育扶持新能源总部区域项目和产业链头部项目,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条,推进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不断提升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奋力把黄山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总部基地和优势产品生产基地。

2.聚力绿色食品产业突破发展。坚持全市“一盘棋”谋划、布局“一揽子”统筹、要素“一体化”保障,全面推进茶叶及深加工、包装饮用水及高附加值水产品、植物固体饮料和植物萃取保健品、木本油料(油茶、香榧、核桃)、臭鳜鱼(徽菜预制菜)、米酒等产业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形成高端绿色食品产品矩阵和品牌矩阵。坚持“大企业培育、大平台集聚、特色小镇构建、小微园建设”思路,规划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茶叶精深加工科技园,组建产业化发展国有投资平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迈进,奋力把黄山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3.聚力中医药产业突破发展。抢抓国家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机遇,深入开展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精华和民间医药挖掘、整理、保护专项行动,大力推进西园喉科、祁门蛇药、“张一帖”等“新安名方”向“新安名药”转换转化,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开放合作,努力引进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药名企、名药。出台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功能优势,奋力把黄山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中药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

4.聚力创意工业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创意主体、创意人才、创意产品一体推进,加快创意产业园区、街区、小镇统筹布局,推进文房四宝、徽州雕刻、徽州漆艺等非遗技艺工业化传承与利用,加快形成贯通创意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市场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不断厚实“创意黄山”的成色底色,引领推动电子竞技、动漫网游、工业设计、数字影视等创意经济突破发展,奋力把黄山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创意产业先锋示范区。

二、绘制发展路径图,推进集中集聚

5.全面提升行业研究深度。研究制定新能源、绿色食品、中医药、文创工业、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医疗器械等产业链条图、区域分布图、重大项目图、重点企业图、产品品牌图,编制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库,细化招商目标企业清单,明确产业集群招商相关平台机构,时刻保持动态性、滚动式信息迭代,为全市产业招商提供基础保障。

6.全面提升招大培强力度。树牢“项目为王”导向,强化“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理念,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推动重特大项目攻坚突破,全方位宽领域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实施规模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和高科技企业、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五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引领制造业加速扩量提质、转型升级。

7.全面提升园区经济密度。坚持节约集约,大力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项目、“僵尸企业”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亩均效益评价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园区产值倍增计划,提升园区投入产出效率。突出产业集聚,大力开展“一园一主业一特色”建设行动,建立“首位产业占比”指标考核体系和财政激励政策,做实专业园区、专业配套和专业政策,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构筑产业生态链,打造发展高地

8.系统集成、一体推进。市县联动、条块协同,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经信部门和产业园区精准对接,建立常态化、系统化协作关系,及时沟通产业合作信息,科学评估已有园区合作、产业协作项目。高标准、高水平编制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统一谋划各地产业布局和园区产业定位。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全市一盘棋的新增项目布局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完善税收分成等制度,实现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合作共赢。树立鲜明用人选人导向,压紧压实区县、园区主体责任和部门服务责任,营造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9.等高对标、优化环境。系统梳理长三角发达地区典型经验,找准本地营商环境的短板弱项,对标学习、改进提升,重点提高各级“一把手”优化营商环境的专业能力。全面实施“拿地即开工”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搭建规范化、常态化的政策服务、交流服务、合作服务、监测服务、评估服务、宣传服务平台,推行行政审批极简化,确保所有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

10.以人聚产、以产兴城。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聚焦“科技、人才、基金、产业”四个关键,科学谋划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持续完善医疗、教育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实现产、城、人互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