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徽州区政协围绕“文化名区”发展战略,把“加快全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列入重点民主协商课题,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调研,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号脉开方。
近年来,徽州区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名区”战略和“十大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完善产业发展推进体制、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5%,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约5个百分点;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33.28亿元,占全市比重为48.2%,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8.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调研组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条建议:
一是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重点方向。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评估和“十五五”规划启动编制,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编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突出文化核心领域与文化相关领域并重,突出龙头领军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并进,突出项目支撑和要素保障,促进文化创意、技术、信息等资源系统整合、有序配置,推动全区文化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二是实施产业提升行动,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按照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积极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做强现有文化制造业,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文化制造企业。鼓励、指导、支持现有文化服务企业采取跨界融合发展方式,发展新业态,拓展新途径。积极发展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文化服务业。大力发展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探索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类应用场景,实施“文化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工业”、“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等工程。
三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促进文化企业提质扩面。对目前在库的15户规上文化企业落实联企帮扶机制,鼓励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配套产业链,壮大骨干企业,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鼓励国有企业投身文化产业发展,国有资本参与文化项目投资。结合“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建立重点文旅项目库,动态调整,强力推进。同时积极编报项目,扎实对外招商,着力引进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技术等项目,特别是在文化核心领域项目引进上力求突破。
四是实施品牌争创行动,增强文化产业影响力。重点支持区内11家规上文化制造业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知名品牌,扩大企业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品牌带动战略,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和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争创各类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示范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促进企业拓展新型业态,实现融合式发展。
五是实施科技赋能行动,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强化人才和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数字产业,促进数字创意与动漫游戏、影视传媒、智慧旅游、工业制造等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进传统文化业态数字化改造。同时培育高新技术文化企业,鼓励企业实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