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感肩头的责任重若千钧。这份使命,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人民群众的殷殷托付。十二载深耕协商之路,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十年磨一剑——以提案为刃,为歙县街源山区八万乡亲劈开“天堑”,打通那条承载着生命与希望的长陔岭隧道!
到明年上半年,这条隧道就将竣工通车。我仿佛已经听见汽笛声穿透山岭后群山的回响,更触摸到了民生温度的滚烫。那一刻,我深切体悟到:唯有以民生视角洞察发展梗阻,建言方能化作破局的锐器。
心系山区群众,紧贴民生写提案
履职之初,长陔岭那条“九曲十八弯”的盘山险路,便如一块巨石压在我心头。数十年间,我多次亲历这条险途:沿途塌方、山洪频发、雪冻封路。更令人揪心的是那些因救护车无法及时翻越山岭而痛失亲人的悲泣。这些场景都如刀刻斧凿,让我夜不能寐。
我更清晰地看见交通瓶颈对山区的“三重阻碍”:百姓求学就医,翻山越岭要看天气;特色山货烂在枝头,只因路不通而卖不出去;发展项目望山兴叹,企业物流成本高得吓人。
政协平台让我直面民生需求,招商经历更让我敏锐捕捉到经济血脉的阻塞点。2015年的市两会上,我提交提案,呼吁“将王街公路升级改造列入黄山市‘十三五’交通规划重点项目”,而重中之重,便是“打通长陔岭隧道”。次年,我以《关于打通歙县长陔岭隧道的建议》为题作政协大会发言,引起了与会委员的强烈共鸣。这份凝聚共识的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得到黄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6年,省、市、县政协委员在长陔岭开展联合调研。(左二为程景梁)
跨界聚合群力,打通梗阻破坚冰
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长陔岭隧道”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我深知,仅凭县级财力难以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借政协“跨界协同”的优势,撬动更大力量!
一方面,我以政协无党派界别召集人身份持续“发声”,推动议题从市级关注“跳级”为省级重视,最终落点于县级实施。同时,我发动沿线乡镇干部、乡贤能人加入“智囊团”,让呼吁声汇成“大合唱”。
2016年7月,市政协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深入歙县长陔乡、绍廉乡调研。协商座谈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隧道梦”越描越清晰!省两会期间,我与徐荣华委员联名提交《关于优化黄山市区至千岛湖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议》,将长陔岭隧道项目嵌入“大黄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蓝图,让项目成功纳入省级规划,赢得了政策东风!
2024年,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在长陔岭隧道施工现场考察。
一步一个脚印,上下求索齐推进
长陔岭隧道项目投资大、地质复杂。最初,王街公路属县道,县级财力“杯水车薪”;2016年,项目前期工作被列入市“十三五”交通规划;2017年,发改委立项,成为“厅市共建项目”,纳入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库;2019年,项目升级为省道网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启动。
2023年8月21日,长陔岭隧道建设项目开工!十里八乡的老乡们涌来,有的抹着幸福的泪,有的握着我的手颤抖不已。那一刻,是我担任政协委员十年来最开心的一天!
长陔岭隧道的贯通,将改写“天路”险途的历史;街口大桥的飞架,终结了两岸百姓千百年“过江难”;王街公路拓宽升级,将成为山区发展的“新动脉”。
从77位委员联名提案的共识凝聚,到三级委员接力协商,助力长陔岭由“畏途”变“通途”,正是“提案-办理-落实”民主监督闭环的鲜活样本!这份沉甸甸的提案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是凝聚民心,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动力,绘就了民生发展的新图景!